忢同教育WUTONG EDUCATION | 未来大树班|立美果园班 www.WuTongEducation.org | 提升亲子关系 | 向上向善陪跑
忢同教育WUTONG EDUCATION | 未来大树班|立美果园班 www.WuTongEducation.org | 提升亲子关系 | 向上向善陪跑
Signed in as:
filler@godaddy.com
尽管“心即理”的概念最早是由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,但是却是到了明朝中叶,由阳明先生将这个概念发扬光大。
“心即理”是阳明先生37岁龙场悟道的亲身体证 。
1508年,被贬谪到贵州龙场的阳明先生,于半夜呼跃而起,说出了石破天惊的这段话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”。
后来,徒弟徐爱问阳明先生:“至善只求诸心。恐于天下事理,有不能尽”。
阳明先生回答:“心即理也。天下又有心外之事,心外之理乎?”
公元1509年,龙场悟道的后一年,阳明先生应当时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,在贵阳书院讲学。在这一年,阳明先生首倡“知行合一”。
阳明先生为何提出“知行合一”?
为什么“知难行易”?(这一点有悖于我们大多数人所认为的“知易行难”)
“知行合一”的“一”是什么?
“致良知”三字,是阳明先生晚年提出的观点,也是他一生思想的最终旨归。阳明先生曾对其子正宪言道:“吾生平讲学,只是‘致良知’三字。”
“致良知”究竟是什么意思?其思想渊源是什么?何以称为“孔门正法眼藏”?
诚
诚于己
不诚无物
不自欺
圣人教人第一义
看清整头大象
自圆其说
无边无界
五指五官
我是这个世界最大的骗局
利他依然有我
以父母之心对待所有人
知行不一的几种表现
动物没有,赤子没有,
真知必有真行
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
立志能除一切苦
无善无恶心之体,
有善有恶意之动,
知善知恶是良知,
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阳明先生年谱
王先生守仁,字伯安,其先晋右军将军羲之之后,世居山阴。
至二十三世,迪功郎寿徙余姚。国初有纲者,官广东参议,死苗难。其子彦达以羊革裹尸归,御史郭纯上其事,庙祀纲于增城,纲盖先生之六世祖也。
高祖与准,永乐间举遗逸,不起,号“遁石翁”。
曾祖世杰,以明经贡入太学,号“槐里子”。
祖天叙,号竹轩,封翰林院修撰。自槐里子以下,两世皆赠嘉议大夫、礼部右侍郎,加赠新建伯。
父华,号“龙山”,由进士及第第一人,仕至南京吏部尚书,封新建伯。龙山念山阴佳山水,又为先世故居,复自余姚徙越城之光相坊。
先生因筑室阳明洞,距越城东南二十里,故学者称为“阳明先生”。
1472年
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三十日丁亥,先生生。
阳明先生年谱
自排版,PDF完整版,供下载
链接如下 ↓
阳明心学原文
(自排版PDF版,供下载)
自排版原文
1、部分生僻字注音
2、归纳性对齐(试行版)
尝试性自排版,内部学习使用,仅供参考。
链接如下 ↓
阳明先生诗词
(PDF自排版下载)
链接如下
忢同教育WuTongEducation|未来大树班|立美果园班
Newyork,NY